
我与诗歌主题活动方案
为保证活动或任务高质量开展,首先需要事先制定方案。方案具有较强操作性,因此要关注以下几点:第一,在确定开展主题和活动内容时,必须充分考虑其核心价值;第二,在活动安排上要统筹协调,避免因时间不足造成资源浪费;第三,在日常管理中要注重效果跟踪,及时调整策略,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。
活动目的: 1. 为丰富同学们课余生活,活跃学习气氛,培养综合能力,提高审美情趣和自信意识; 2. 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诵读,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。
活动背景: 正值中国传统节日较多的时间,大多数的传统节日被文人以诗歌形式记录。这次活动是基于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展开,既体现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,又展现了现代诗歌的艺术魅力。
活动流程: 1. 开篇:通过诗歌朗诵视频《祖国,我亲爱的祖国》,引领同学们感受诗歌的魅力,逐步进入状态; 2. 讲述自己与诗歌的故事:结合陈超先生的《风车》进行讲述; 3. 诗歌知识问答:制作PPT展示问题,学生问答的方式增加对诗歌的认识和理解; 4. 诗歌诵读:小组自由诵读,优秀代表上台朗诵,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。
活动反思: 1. 课余活动要提前制定周密计划,避免只追求表面现象。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,合理安排时间,必要时做好应急预案; 2. 活动多与学科内容结合,既体现所学知识,又贴近学生生活,通过延伸、补充、发展等活动,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知识,并积累生活经验; 3. 在组织指导课余活动时,还应注重情感教育。如让学生亲身体验发现美,感悟“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”(而非直接告诉),而是在过程中自己体会的结论,能够更让孩子们有所感触,达到教育的目的。
在组织这样的活动时,还应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。诗歌诵读本身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途径,这个过程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,还能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。通过这些实践活动,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,同时激发他们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,这些都是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。
推荐阅读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