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班语言活动:《诗歌:夏天的歌》教案
活动目标
1、引导幼儿学习生字新词;
2、培养语感,训练有感情地朗读;并会背诵;
3、会仿说、仿写。
活动准备
1、预习课文内容(1-5节);
2、材料:图片:蟋蟀、青蛙、知了等动物的图片;白纸(幼儿添画用)。
活动过程
(一)导入环节
活动内容
1、教师提问:你们对夏天有什么印象?
2、学生回答:喜欢夏天,觉得热,容易出汗。
3、教师引导:“夏天快到啦,你们对夏天有什么特别的回忆?”
活动效果
激发幼儿对季节特征的关注和学习欲望。
(二)学习新词环节
活动内容
1、教师讲解预习内容:
(1)三小节各包含哪些象声词?能分别对应什么样的声音?
(2)每节都有什么故事内容?
2、教师示范朗读带有象声词的句子:
“知了叫知了,像小铃铛。”
3、学生分组互动:
1)“一问三答”游戏,每人回答第一句问题并说出第二句、第三句的话。
2)鼓励喜欢编故事的同学尝试编《秋天的歌》,并展示作品(如白板)。
活动效果
通过听、说、读,认识新词;通过互动练习,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。
(三)朗读环节
1、教师示范:
“蟋蟀鸣叫得快乐,青蛙蹦跳跳开心。”
2、分组朗读:
(1)第一小节:
蟋蟀鸣叫得快乐,青蛙蹦跳跳开心;
黑猫戴着黑帽儿,跑进森林里。
知了叫知了,像小铃铛。
(2)第二小节:
松鼠穿绿皮袄,蹦蹦跳跳地去摘桃子。
蝴蝶扇动翅膀,飞到花边上去。
(3)第三小节:
小青蛙蹦蹦跳跳地跳进池塘里,
知了叫知了,像小铃铛。
3、教师讲解:
“三小节连起来读时,要注意每个小节的内容要完整。”
活动效果
通过朗读新词,提高学生对新词的准确理解和记忆能力。
(四)仿编环节
1、教师指导仿编《夏天的歌》:
1)观察图片或情境,描述“夏天的歌”是怎样的?
2)模仿已学过的儿歌编一段:
“蟋蟀叫得快乐,青蛙蹦跳跳开心。”
3)学生尝试编编,鼓励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(如使用动作表演)。
活动效果
通过仿编,让学生巩固对新词的理解和记忆,并培养创造力。
(五)生活延伸环节
1、教师引导:“除了编儿歌,我们还能用哪些方法了解夏天呢?”
2、学生回答:
- 看太阳和影子;
- 吃冰激凌或清凉喷洒;
- 用不同颜色的东西遮挡炎热。
活动效果
从具体到抽象的延伸环节,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应用所学内容。
(六)拓展与评价
1、教师布置作业:
(1)试着编编《秋天的歌》或《冬天的歌》;
(2)用白板展示自编的小诗或儿歌作品。
2、教师总结:
“今天,我们学了《夏天的歌》,了解了很多关于夏天的有趣事实和丰富的语言。下次我们可以继续学其他季节的儿歌了哦!**
《诗歌:夏天的歌》教学计划书
一、活动目的
- 让学生理解并欣赏诗歌中拟声词的巧妙运用和独有文字的美感。
- 培养学生观察图片、发展想象力的能力。
- 启发学生模仿声音,鼓励他们进行诗歌表演,并尝试编排类似动作的表演。
二、教学重点
- 了解诗歌内容,感受夏天的美好。
- 发展想象力,通过图片和文字创作诗歌。
- 训练模仿声音和参与表演活动的能力。
三、活动安排
| 周次 | 时间 | 教师内容 | |------|------|---------| | 第1周 | 9月1日-5日 | 讲解《夏天的歌》,介绍诗歌结构 | | 第2周 | 6日 | 公开课,让学生分享感受和创意 | | 第3周 | 7日-10日 | 培养动作语言,编排表演 |
四、准备材料
- 教具:图片(如《草丛里》、“大树上”、“池塘中”等),磁带或CD
- 活动资源:绘画纸、彩笔、录音机等
五、活动流程
- 前几周:讲解诗歌内容,观察图片并发展想象力。
- 最后一周:学生编排表演动作,尝试创作类似诗句。
六、反思与调整
-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反馈,优化教学策略,确保每个环节都达到预期效果。
通过以上计划书,可以系统地开展《诗歌:夏天的歌》的教学活动,帮助中班孩子理解并欣赏诗歌中的美,激发他们的想象力,并培养模仿声音的兴趣。
推荐阅读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