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供水区饮用水现状分析
地面水不足、地下水匮乏
- 位置:项目区分布于乌鞘岭南麓,地形复杂,群众居住在金强河两岸,部分群众居住分散。
- 自然条件限制:气候干旱、雨量稀少,地表水和地下水难以获取,导致供水不便。
水源来源与水质问题
- 水源来源:上游沟道泉水出露处截取浅层地下水,经集水井通过管道输水到户。
- 生产生活用水受到水量不足和水质不达标的影响:
- 干旱年,上游沟道来水量减少,群众仅有在水窖饮用,生活用水时常遭受水量不足和水质不达标的影响。
- 部分山区村民搬迁至集镇,对供需水提出了新要求。
存在地质构造及地震影响
- 地质构造: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与陇西黄土高原西缘交接带附近,大地构造属于祁连山断褶带的中祁连隆起及北祁连褶带的中东段。上新世末期和早更新世末期的构造运动,近场区地壳表现了整体掀斜式隆升背景中的差异运动特征,伴随区域Ⅰ~Ⅱ级夷平面的形成与抬升和黄河支流大通河、庄浪河的形成,塑造了近场区现代隆坳交织,峡谷与川地相间及由夷平面和河流阶地构成的多级层状地貌景观。
- 地震影响:由于地质构造复杂,可能存在地震影响。
报告大纲
- 地面水现状
- 村民居住分布
- 地表水、地下水情况
- 供水水源来源
- 灌水处理工艺及成本分析
- 方案一:钢筋混凝土反应池、滤池
- 方案二:钢制一体化净水装置
- 基础设施选择与施工要求
- 对比方案选择
- 施工设备和技术
- 地质构造及地震影响
- 高寒半干旱气候特点
- 地壳运动特征
- 生态因素与生态保护建议
- 村民搬迁对供水工程的影响
总结
本供水区饮用水现状主要表现为水资源不足、水质不达标的问题。由于项目区地质构造复杂、气候条件特殊,施工难度较大且面临地震等自然灾害风险。建议在选择净水方案时综合考虑经济性、技术成熟度和地理位置;同时关注当地生态环境,确保供水工程符合生态保护要求。
推荐阅读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
